扬中八桥镇“渔光互补”项目并网,水下养鱼年发电3亿度,绿色能源创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

镇江新闻网 阅读:3 2025-05-23 01:25:29 评论:0

近年来,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,绿色能源创新模式在各地不断涌现。近日,位于江苏省扬中市的八桥镇“渔光互补”项目成功并网,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,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扬中八桥镇“渔光互补”项目是利用水面进行水产养殖,同时在水下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发电的一种新型绿色能源项目。项目占地约2000亩,总投资约10亿元。项目于2019年正式开工,经过近两年的紧张施工,目前已成功并网,预计年发电量可达3亿度。

“渔光互补”项目在扬中八桥镇的顺利实施,得益于当地 *** 对新能源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。项目在选址、设计、施工等各个环节,都严格遵循绿色、环保、可持续的原则。在项目设计上,充分考虑了水产养殖与光伏发电的有机结合,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

在水产养殖方面,项目采用了先进的养殖技术,通过科学的管理,提高了养殖效率。同时,项目还引入了智能化管理系统,实现了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,有效保障了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。在水下光伏发电方面,项目采用了高效、稳定的光伏组件,确保了发电效率。

扬中八桥镇“渔光互补”项目的成功并网,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。项目不仅实现了水产养殖与光伏发电的有机结合,还实现了水资源、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首先,该项目有效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。在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下,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,而“渔光互补”项目通过在水下安装光伏板,实现了土地资源的“立体化”利用,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。

其次,该项目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。项目实施过程中,吸引了大量当地农民参与,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,增加了收入来源。同时,项目运营后,还将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,助力农民增收致富。

此外,该项目还为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积极影响。在光伏发电过程中,不产生任何污染,有效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。同时,项目实施过程中,还注重生态保护,通过植树造林、水土保持等措施,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生态环境质量。

总之,扬中八桥镇“渔光互补”项目的成功并网,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今后的发展中,我们要继续探索绿色能源创新模式,推动新能源产业与农业、旅游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,助力乡村振兴,为实现我国绿色、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镇江新闻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