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中“渔光互补”光伏田下方建湿地公园,村民年分红3万元,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双赢

镇江新闻网 阅读:9 2025-05-15 15:25:24 评论:0

近年来,我国在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,扬中市作为江苏省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,更是将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,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。近日,扬中市在“渔光互补”光伏田下方建设湿地公园,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,村民年分红更是高达3万元,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典范。

扬中市地处长江三角洲,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。为了实现绿色发展,扬中市积极探索“渔光互补”模式,即在鱼塘上方建设光伏发电设施,实现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的有机结合。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还实现了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利用。

在“渔光互补”光伏田下方,扬中市巧妙地规划了一片湿地公园。这片湿地公园占地约100亩,以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为核心,打造了一个集休闲、观光、科普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。湿地公园内,水草丰茂,鸟语花香,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

湿地公园的建设,不仅美化了环境,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。湿地公园的运营收入主要用于村民分红,每人每年可分得3万元。这一分红政策,让村民在享受绿色发展成果的同时,也切实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实惠。

“渔光互补”光伏田下方建湿地公园,是扬中市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一次成功实践。这一模式具有以下特点:

1. 生态效益显著。湿地公园的建设,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,提高了土地的生态价值。

2. 经济效益可观。通过光伏发电和湿地公园运营,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。

3. 社会效益良好。村民分红政策,让村民共享绿色发展成果,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

4. 可持续发展。这一模式具有可复制、可推广性,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

扬中市“渔光互补”光伏田下方建湿地公园的成功实践,为我国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今后的发展中,我们应继续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径,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,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镇江新闻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