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中“时间银行”:养老扶贫,志愿服务兑换照护时长超10万小时

镇江新闻网 阅读:9 2025-05-15 05:25:26 评论:0

近年来,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,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。在江苏省扬中市,一项名为“时间银行”的创新养老扶贫模式应运而生,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的养老服务,还激发了社会志愿服务的热情,实现了志愿服务与养老照护的良性互动。据统计,截至目前,扬中“时间银行”已累计兑换照护时长超过10万小时,为养老服务注入了强大动力。

扬中“时间银行”起源于2016年,由扬中市民政局牵头,联合各社区、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。该模式以志愿服务为载体,鼓励市民参与养老服务,通过“时间储蓄”的方式,将志愿服务时长转化为养老照护时长,实现志愿服务与养老服务的双向互动。

在扬中,“时间银行”的运作模式十分简单。市民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,如陪伴老人聊天、帮助老人购物、照顾老人生活等,将志愿服务时长存入“时间银行”。当市民自身需要养老服务时,可以从“时间银行”中提取相应时长的照护服务。

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,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来。在扬中,“时间银行”吸引了众多志愿者加入,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服务精神。

“时间银行”的推出,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的养老服务,还促进了社会和谐。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,志愿者们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让老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。同时,志愿服务也让年轻人更加关注养老问题,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。

据统计,自“时间银行”成立以来,扬中市已有超过1万名志愿者参与其中,累计兑换照护时长超过10万小时。这些志愿服务时长涵盖了养老、医疗、教育、文化等多个领域,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关爱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扬中“时间银行”在扶贫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一些贫困家庭老人由于家庭条件限制,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。通过“时间银行”,这些家庭可以免费或低偿获得养老服务,有效缓解了家庭负担。

扬中“时间银行”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养老服务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。未来,我国应进一步推广“时间银行”模式,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养老事业,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、便捷的养老服务。

总之,扬中“时间银行”在养老扶贫、志愿服务兑换照护时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老年人带来了福音,也为社会和谐稳定注入了强大动力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,我国的养老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镇江新闻网